春运节前客流最高峰即将到来 广铁错峰加开列车******
中新网广州1月17日电 (郭军 郭静 胡靖)记者17日从广铁集团获悉,广铁集团当日预计发送旅客161万人次,旅客发送量已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88.3%。其中,广东地区发送旅客114.7万人次,同比2022年春运增长5.2%,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89%。
1月14日至16日,广东地区铁路客流持续高位运行,日均发送旅客159万人次,返乡流、探亲流、旅游流叠加成为客流主体。其中,14日、15日深圳北站旅客发送量持续在26.5万人次以上高位运行,连续两天打破该站建成运营以来单日运客26.4万人次的最高纪录。
据广铁集团客运部介绍,今年春运客流高峰,广东地区发送客流集中,京广、南广、贵广、杭深等高铁线路及广深城际、广珠城际、广深港等管内高铁线路迎来大客流出行。其中,14日、15日,赣深高铁发送旅客量连续两日突破历史峰值4.6万人次,日均达到5.8万人次。根据客票预售情况和候补购票数据,广铁集团1月18日将迎来春运首个客流最高峰,预计发送旅客164.8万人次。
为倡导旅客错峰出行,17日广铁集团对粤港澳大湾区去往武汉、南昌、南宁、长沙、潮汕等重点方向,加开213对旅客列车(含动车组列车),为旅客提供更多出行选择。
目前,节前广东地区余票如下:
广州南站:前往成都、重庆、昆明、贵阳、娄底、邵阳、宜昌、襄阳、郑州、合肥等各方向有少量余票;前往上海、杭州、宁波、珠海等方向尚有余票。
广州站:前往成都、重庆、娄底、邵阳、南昌、郑州等各方向有少量余票;前往上海、杭州、宁波等方向尚有余票。
深圳北站:前往昆明、贵阳、湛江、柳州、宜昌等各方向有少量余票;前往上海、杭州、宁波、福州、厦门等方向尚有余票。(完)
人民日报仲音:三年抗疫,中国价值彰显初心恒心******
三年抗疫,中国价值彰显初心恒心
仲 音
基层医疗机构实行诊疗情况日监测、日调度、日报告制度;扩充120转运能力,增加电话接听坐席,做好重症患者的转诊和转运工作;对农村地区老幼病残孕等重点人群,落实包保联系制度……春节期间,大批抗疫工作者坚守一线,为人民群众筑牢健康防线,用行动践行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成为我国抗疫实践的生动缩影。
“生命重于泰山。”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是我国制定疫情防控政策的首要考量,也是衡量疫情防控成效的重要标准。三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有效应对了全球五波疫情流行冲击,避免了致病力相对较强的原始株、德尔塔变异株等大范围流行传播,这对于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实属不易。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向黑龙江省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护人员询问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后发热门诊接诊、重症救治、药品配备和患者康复等情况,仔细询问福建省福州市社会福利院生活和医疗条件、疫情防控和老年人疫苗接种情况……声声关切,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深深牵挂,彰显了我们党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初心与恒心。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是中国三年抗疫的坚定遵循,是中国伟大抗疫斗争的真实写照,更是中国共产党对亿万人民的庄严承诺。“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面对疫情延宕,不断提升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防控水平,从严从细筑牢疫情防控屏障,经受住一轮又一轮严峻的疫情考验;集中收治的新冠患者治疗费用由国家承担、全民免费接种疫苗、新冠治疗药物纳入医保,国际医学期刊评价“巨大公共卫生投入,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从突发疫情应急围堵,到常态化疫情防控探索、全方位综合防控,三年抗疫,我们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全力保障了人民生命权、健康权。在全球人类发展指数连续两年出现下降的情况下,中国人类发展指数排名提升了6位。
综合评估病毒变异、疫情形势和我国防控基础等因素,今年1月8日起,我国将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乙类乙管”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将防控重心从防感染转移到医疗救治上来。各地区各部门全力扩大医疗服务供给,增加相关药品供应;通过上级医务人员下沉、巡诊、组建流动小分队等多种形式,增加基层医务力量;对老年人、孕产妇、儿童等重点人群提供分级管理和服务……积极应对、主动作为,疫情防控措施因时因势优化调整,各项工作细而又细、政策措施实而又实,构筑起保健康、防重症的坚实防线,为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回顾三年抗疫,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既是一以贯之的价值理念,也是保持战略主动的力量之源。当前,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切实做好重点机构、重点单位、重点人群的防控,统筹各种医疗资源,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需求,补齐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的短板,就一定能呵护好亿万人民的生命健康,最终赢得抗击疫情的全面胜利。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